8月5日下午,电子信息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天水市弘文博物苑,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师生们实地探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历史陈列馆、天水岷山军工博物馆、天水农耕博物馆及钱币博物馆,并聆听了原岷山机械厂退休老职工的亲历讲述,深切感受“三线”建设时期的天水工业精神,在历史回响中探寻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密码。


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历史陈列馆,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学员们严格操练的场景和对命令绝对服从的意志品质,这些都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中。第一步兵学校传承的步校精神,为学子们注入了严守规范、恪尽职守的行动自觉,为工匠精神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纪律基础。


在天水岷山军工博物馆,一件件饱含历史沧桑的军工产品、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图片,将师生们带回“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活动特别邀请了天水岷山机械厂退休老职工,他们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工人们当年如何攻克技术难关,生产出保家卫国急需的精密装备。72岁的老工人看着陈列馆里的生产机器,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时候,精度就是生命线,一丝一毫都不能差!为了一个合格件,师傅们能反复琢磨几天几夜。”这种对极致精准的执着追求,对产品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正是工匠精神在军工领域的生动体现,深深震撼了电子信息学院的学子们。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堂融合国防教育、工业传承、历史文化与专业思政的生动实践课,更是一堂将 “步校纪律、军工精度、三线担当” 融入现代职教精神的实践思政课,激励着青年学子以匠心铸就本领,以精工报效祖国。
(供稿/供图:电子信息学院 编辑:李宗慈 编审:黄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