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原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1979年成立的天水地质学校,建校初期重点培养我国核工业发展所需的铀矿地质勘查、勘探人才。1984年更名为“核工业部地质学校”;1988年国家提出“保军转民”政策,成立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为现中国核工业集团前身),学校更名为“核工业地质学校”;1993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行业的拓宽,学校更名为“西北工业学校”;1999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规定》要求,学校划归甘肃省管理;2001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升格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甘肃省第一批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学校始终以“立足甘肃、依托核工业,为核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己任,发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秉承“崇德精技、乐业修身”的校训和“怀忠诚心,酿人和意”的校风,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篇章,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因核而生、依核而长、伴核而兴”,与国家核工业发展战略紧紧相连,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一所服务于核工业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跻身于国家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行列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虽然五易其名,隶属关系多次转换,但办学初心不忘。通过师生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学校教育资源丰富,硬件设施优良,师资实力雄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地处“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占地面积751亩,校园建筑总面积23.06万平方米,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高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A档)、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甘肃工作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甘肃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同时,学校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核工业理事单位、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单位等。
学校现设有地质学院、测绘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旅游学院、康养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课教学部。专业设置立足区域产业布局,涵盖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生物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13大专业门类45个招生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成立了全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地勘行业核技术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了快印客产业学院、三和数码产业学院,组建了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家政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和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现有教职工475人,正高级职称人员29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1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34人,“双师型”教师247人。现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名省级教学名师、3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4名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名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学校教师获省级以上表彰100余人次。近年来,先后荣获地厅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累计在核心、权威及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37项,出版教材、著作180余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300余人,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奖累计200余人次。学校构建形成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与国内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累计培养了近7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全省前列,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同时,学校融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为一体,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甘肃省普通话测试站、“1+X”证书考试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持续开展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实施技能鉴定近万人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潜心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努力实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综合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为打造“技能甘肃”和“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甘工院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甘工院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