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核电气精英班学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场馆教学、军事单位参访、情景模拟”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沉浸式学习筑牢国家安全意识,推动思政课程走深走实。

系列活动自4月底启动,首站于4月24日走进天水工业博物馆。在博物馆内,学生们观摩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产,那些陈旧却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机器设备、生产场景复原等,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制造业安全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撑作用,明白了工业强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5月9日,学生们赴部队驻地开展国防教育。在部队里,学员们观看了现役装备展示,参与了战术演练观摩。整齐列阵的先进武器装备、战士们精湛的战术动作,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国防力量的强大,进一步深化了对“国防建设与国防安全”辩证关系的认知,认识到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

5月13日的弘文院博物院之行成为此次系列实践的教学亮点。在岷山军工博物馆,学生们解密了“共和国枪械摇篮”的历史密码,了解到那些枪械背后的研发故事和时代意义;在第一步兵学校陈列馆,追溯“兵工精神”的血脉传承,感受到老一辈兵工人为了国家安全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同时,结合钱币博物馆的金融安全展陈与农耕博物馆的粮食安全展区,学生们从金融、粮食等多个维度,构建起立体化的国家安全认知框架,认识到国家安全涵盖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系列活动仍在继续,在后期的人防体验馆虚拟空袭演练中,学员们将亲身体验现代城市防护体系。通过模拟空袭场景,学生们将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增强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意识。
(供稿/供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白嘉乐 编审:黄晓慧)